近期,腾讯发布了Q2季度财报,当季营收1340亿元,同比下降3%,但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滑了56%。利润下滑之后,腾讯在Q2季度进行了多项改革,裁员了5000多人,根据公司财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员工110715名员工,三月底员工为116213名员工,3个月员工减少5498名员工。
此外,员工的薪酬也有所下滑,二季度薪酬为275.5亿元,员工人均月薪8.29万元,较一季度月薪下降900元。此前也有报道提到了腾讯削减开支,从8月15日开始,腾讯会对部分外包员工取消餐厅福利。
这还只是开始,腾讯在业务上也开始调整,收缩战线。在财报中,腾讯表示公司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使公司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展望未来,公司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同时持续通过研发推动创新,腾讯的战略调整对于已经下注已久的医疗领域会有何影响呢?
8月17日,腾讯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及中报。财报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腾讯总收入为1340亿元,同比下跌3%。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186亿元,同比下跌56%,非标下为281亿元。同时,中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2695亿元,同比下跌1%,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420亿元,同比下跌53%,非标下为537亿元。这意味着,2022年上半年的腾讯,盈利几近腰斩。
用户数方面,2022年二季度微信月活用户同比增长3.8%至12.99亿,QQ的移动终端活跃用户同比下滑3.8%至5.68亿。研发层面,2022年二季度腾讯研发投入达150.1亿元,同比增长17%。上半年腾讯研发投入达到304亿元,同比增长26%。
显然,经历了第一季度营收增长的下滑,在本季度受到疫情影响、政策条例等多种综合因素下,腾讯的财务状况不见太多起色。而面对业绩放缓引发的冲击,降本增效成为了腾讯放出直接手段。在财报的一开头,腾讯就强调:“在第二季期间,我们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使我们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
那么,腾讯是如何压缩成本的呢?比如,腾讯砍掉了部分亏损业务;严控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根据中报,在Q2,腾讯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2%至79亿;一般及行政开支环比下降2%至262亿,原因在于优化了人员配置并控制了雇员成本。
重压之下,动作难免变形:一个直观的例子是,今年腾讯CSIG、PCG曾进行裁员,整体比例约为15%。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腾讯员工为110715名而三月底员工为116213名员工,这也意味着:腾讯3个月员工减少超5000名员工。
同时,有消息称,自8月16日起,腾讯餐厅的打包盒要收费了,不再提供随餐免费水果,若需要则自购。同时,对餐厅的午餐、晚餐菜品价格做相应下调。此前,腾讯内部已于8月初发文称,自8月15日起对部分外包员工取消餐厅福利,已有夜宵券可以正常使用,但后续使用食堂需要交费。这意味着,成本控制是腾讯进入2022年的主基调之一。
不止如此,腾讯也在收缩资本版图。中报显示,于2022年6月30日,腾讯于上市投资公司(不包括附属公司)的权益公允价值为6019亿元。而在三个月前,这一数字为6060亿元,六个月前,为9828 亿元,接近万亿规模。
该数字的下滑,除了资本市场的波动之外,亦跟腾讯从去年年底开始逐步减持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动作有关,包括京东、 Sea Limited、步步高、海澜之家、新东方等均在腾讯减持之列。
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减持上市公司之风每每刮起,都会引发市场地震。网传腾讯计划“清仓”美团的消息,更是令这家腾讯最大持仓对象的市值,单日蒸发逾千亿港元;而腾讯财报中的“上市投资公司权益”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已缩水逾8,00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美团还是京东,它们自身受到了“双反”监管的限制,未来大规模扩张的可能性已几乎不存在,“指望它们再有太大的成长空间已经很难了,所以若这个时候减持也是有这样的一个考虑。”有行业研究机构人士分析。
去年12月,腾讯宣布将以京东港股实物派息,持股比例从约17%大幅降至约2.3%。而一个月后,腾讯又通过出售新加坡游戏和电子商务公司冬海集团的2.6%股份套现了30亿美元,此举被视为在调整业务战略的同时将其投资变现的举措。
腾讯近期减持动作不断,对腾讯来说像是‘腾笼换鸟’,原来的鸟可能是新经济的鸟,而未来可能是实体经济的鸟,市场及分析人士猜测,在中国加强“双反”(反垄断、反资本无限扩张)的大背景下,腾讯料将继续收缩其在互联网平台领域的触角,并“腾笼换鸟”,将资金和资源投向符合中国政策方向的硬科技领域。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争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中国最高决策层反复强调的方向;近期针对中国芯片大基金的反腐运动,亦是中国对“硬科技”强烈需求的注解。实际上,腾讯已在悄然转变投资风格。据不完全统计,腾讯2022年投资了包括半导体公司“云豹智能”、钙钛矿太阳能组件供应商“协鑫光电”、新型储能器件及PACK集成系统研发生产商“巨湾技研”等先进制造领域;腾讯还投资了赛禾医疗、丹序生物等医药领域的公司。
7月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到要“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中国科技部、财政部最新发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提出,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企业加强硬科技创新。
对当下腾讯而言,比起降本增效,如何寻找到更大的新的增长则更为急迫。正如马化腾所言:“展望未来,我们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于广受欢迎的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同时持续通过研发推动创新。我们约半数的收入来源于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与网络广告,这些业务直接助力并得益于整体经济活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为我们带来收入增长机会。”
互联网巨头切入医疗健康赛道,本质上是其对于业务的延伸和补充,其切入的形式受限于各自独有的基因。腾讯充分发挥自身平台和技术层面的优势,以微信、QQ平台为依托,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持,围绕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医疗保险等领域构建着初具规模的医疗事业版图。通过投资与自建两种方式,腾讯正逐步搭建起医疗生态体系,并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各个细分领域。
2016年3月,腾讯正式启动了 “腾爱医疗”战略,表明将利用自身强大的社交基因和大数据能力,搭建“互联网+医疗”开放平台,为医疗产业提供互联网化的后端服务,发力打造中国医疗产业与互联网的连接器。同一时间,腾讯自主研发的“腾爱医生”移动端APP也正式推向市场,虽然该产品已经在2019年初宣布停止服务,但它对医疗市场的互联网化和信息化变革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目前腾讯的医疗版图已经涵盖了医疗资讯服务、医院管理服务、互联网医疗平台、智慧医疗、医药研发等众多场景和细分领域,并通过产品的不断推出和迭代来实现技术在行业中的落地和实践。
目前,腾讯医疗内部有腾讯觅影、腾讯医典等多款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医械布局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据爱企查显示,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15日,随后,在医械领域展开布局。
2022年7月5日,北京协和医院联合腾讯AI Lab共同发布了完全自主产权的便携式智能化手术导航系统,临床初步应用取得成功。该系统由导航平板电脑、导航棒、深度相机等设备组成,小巧便携,不占据手术室空间,是一款可位于头架上的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它具有高精度、便携式、低成本等特点,就像给临床医生的手术配上了GPS,辅助医生精准定位隐藏在脑组织中的病变。
基于腾讯 AI Lab 的前沿算法能力和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多年的临床积累,国产手术导航系统能在术前、术中等多个环节,辅助医生提升诊疗效率。腾讯表示,目前这套系统已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开展了三十余临床试验,病例涉及脑出血、垂体腺瘤、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等多种疾病,与显微镜、内镜等器械配合应用,成功完成了各类手术。
腾讯首款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医学领域的产品,由腾讯医疗健康事业部牵头,聚合腾讯内部包括 AI Lab、优图实验室等多个顶尖AI团队的能力,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跨界融合研发而成,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筛查和诊断,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目前,通过运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腾讯觅影能够对内窥镜、钼靶、超声、CT、MRI、病理、眼底照相、OCT等各类医学影像进行学习训练,辅助医生诊断和重大疾病早期筛查等任务。市场上,早筛产品不少,但是一家企业,同时覆盖多个病种早筛的并不多。
在医疗领域,腾讯的投资方向大致有医疗服务、医疗软件信息系统、医疗保险和医药研发四个,从投资项目的分类看,虽然新药研发是当前市场最热的领域,但是腾讯投资仍偏向有互联网属性的医疗服务。
比如,其投资了更美、微医、新氧、丁香园、好大夫、汇医在线、邻家医生、罗宾医生、妙手医生、企鹅杏仁、森亿智能等等,其中互联网医疗项目占了一大部分。这也很容易理解,腾讯的大厂背景、流量支撑、互联网属性之下,使其在投资这类带有互联网属性的项目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基因。
医疗机构与患者方面,腾讯医疗展开了微信医保支付、电子健康卡、肿瘤助手、处方安全流转平台、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智慧医疗云、医疗信息安全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在区域医疗方面,提供微信电子健康卡开放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区域智慧医疗平台、区域大数据云和区域影像云平台。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优势,腾讯围绕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医疗保险等领域正构建着初具规模的医疗事业版图。
此外,今年7月腾讯宣布未来10年投入100亿元助力基础科研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引起了整个科研圈的广泛关注。据了解,从2022年开始,“新基石研究员计划”将聚焦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中的60位科学家进行资助。
腾讯的优势在于其资本、医疗资源、数据资源、用户资源、应用端合作的流量资源。而在进入医疗行业初期,腾讯就以“投资”、“合作”方式摸索医疗赛道,并一步步发力自建模式,从而构建规模庞大的腾讯医疗事业版图。
而医疗行业本质是一个回报周期长、模式较重、门槛高的行业,我们看到这些年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棋局里,结合自有优势在此排兵布阵,目前依然在不停地寻求深入医疗这片“蓝海”的路径。如今随着战略调整,医疗领域未来规划又将如何?
来自:器械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