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采最终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第七批国采最终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01
大批药企,赶上国采“末班车”
第七批国采即将开标,地点南京。
根据上海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2-1)》,7月7日(含)前获得国内有效注册批件,并在7月10日零点前完成信息申报的企业,均可以参与本轮集采。
7月8日,又有一批药企压哨入局。
在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2年07月08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待领取信息发布》中,又有企业“闯关”进入第七批国采,分别是:浙江亚太的头孢克肟胶囊;力品药业(厦门)和美罗药业的来氟米特片;中山万汉和熙德隆药业(北京)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北京九能天远科技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宜昌人福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至此,第七批国采最终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竞争愈趋激烈。
现在,这些压哨入局的企业只要在7月10日凌晨前完成信息申报,就等于顺利踏上第七批国采的末班车。
国内某药企市场总监董泽成表示,对于压哨企业而言,处于身后位可以打竞争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不过,在极短时间内了解报价规则,确认报价策略,对于参加投标的人来说,压力相当大。
从具体时间看,今年需要药企储备更多精力参与其中。根据第七批国采文件,本次国采供应地区确认时间为7月12日(星期二)下午4点和7月13日(星期三)上午9点;企业申报材料和递交截止时间分别是:7月12日上午7点30分开始接收申报材料,7月12日上午11点材料递交截止。
董泽成指出,分时间段进行,是联采办在改变报价地点的同时作出的决定。其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临时将开标地点改到南京,很多企业已经买好去上海的机票,现在需要给这些企业充足的时间调整;二是疫情的原因,这样分批进行可以保证报价现场人员密度不大,满足防疫要求;三是第七批国采压哨入局的企业比较多,也给了这些企业充足的时间参与报价。
根据“风云药谈”数据,第七批国采企业竞争数达10家的品种已经有13个,分别是奥美拉唑注射剂(28个)、奥曲肽注射剂(10个)、奥司他韦口服常释剂型(15个)、丙酚替诺福韦口服常释剂型(19个)、依达拉奉注射液(13个)、硝苯地平控释剂型(12个)、头孢米诺钠注射剂(14个)、头孢克肟口服常释剂型(16个)、头孢吡肟注射剂(13个)、替罗非班注射剂(11个)、替加环素注射剂(10个)、利多卡因注射剂(11个)、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17个)。
从第七批国采的规则看,依然是最多允许10家企业中选。如今,整体入局的企业已经在300家左右,竞争规模不容小觑。
02
如何最大可能成为中选者
具体来看,过去几批国采中,一些常见的药企依然在本次符合报量品种较多的企业名单中,例如齐鲁符合报量品种达17个、扬子江14个、科伦13个、石药13个、中国生物11个、成都倍特10个。
业内有观点认为,在国家集采的游戏中,主要的玩家就是原研药企和国内头部的仿制药企业。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一直以来,内资企业参与国采的意愿都比较强。外企看品种,注射剂因为标外市场小,外企参与度高。而现实的情况是随着国采的推进,注射剂过评的越来越多,因此整体上呈现出外企参与国采积极性愈来愈高的趋势。
“虽然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报价却越来越理性。这可能和集采政策导向、企业对规则的熟悉有关。”
根据第七批国采文件,企业想要中选需要同时满足两部分条件,在此前的需要满足1.8倍的熔断机制、大于等于50%的降幅以及单位可比价小于等于0.1元的三个条件之一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满足上述情形后,同品种中非最高顺位的。
2.满足上述情形后,同品种中为最高顺位,按“同品种最高顺位‘单位可比价’/同品种最低顺位‘单位可比价’”计算比值,在本次集采所有品种比值结果降序排列中非前6名的。若与第6名计算比值相等,则并列第6名。
也就是说,在满足过去三个条件之一外,这次想要确认中选,不能是最高报价或者当报价与同品种最低报价的比值,按照高到低排序,前6位不能中选——联合最多入围企业的规定来说,入围企业越多的品种,企业之间的降价竞争越激烈。
董泽成表示,这个被业界称为“熔断机制”的新规则,伤害性不大,警示性极强。因为最终仅导致6家企业的6个品种出局,因此对整个报价结果影响不大,但却非常好的达到了警示企业不要报高价的目的。对大部分企业而言,报价时主要还是按照之前1.8倍、50%和0.10元这三个入围规则。
他认为,只要企业价格降到位,整体上国采中标率还是比较高的。
众所周知,国采对于药企一些产品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市场能有怎样的表现至关重要。上述人士指出,在销量和销售额上,落标企业销量下滑,中标企业销量上升。而销售额则不尽相同,可能不论中标与否,都会下滑,这主要是因为即便中标,价格也下降的厉害;从企业的销售团队来看,中标企业不大会扩大人员规模,但很多落标的产品可能面临人员裁减。中标依然是每个企业势在必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