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健博会】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Publish time:2023-04-18 08:55:19
辽 宁 省 中 医 药 研 究 院
践行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
促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坐落于美丽的辽宁沈阳,历经46年的发展建设,医院始终践行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专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医院概况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成立于1977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国中医药科研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占地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设有20个一级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配备GE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东软512层无极CT等现代化医疗设备。现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1个、培育单位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现有职工1400余人,拥有一支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省级名中医等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医院以“坚持突出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办人民满意的中医院”为宗旨,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大楼落成启用,医院开启发展新征程

医院“扩建门诊病房科研教学综合楼项目”(仲景楼)是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的2018年度卫生领域中央投资计划建设项目。仲景楼于2020年10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49996平方米。大楼集多功能、信息化、人文化于一体,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展示了医院的中医药文化特色。仲景楼的正式启用彻底改善了医院的诊疗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中医药获得感。
三、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异地跟诊学习

医院依托远程会诊中心,通过“互联网+远程教学技术”,改变传统的师承教育方法,采用现代“师带徒”培养模式。医院率先与特聘首席专家、首届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教授开展中医远程“师带徒”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快培育中医药技术骨干,帮助中青年医生建立中医思维模式,不断提升临床诊疗水平。2020年10月以来,共开展远程(大连-沈阳)师带徒教学201次,1422学时,带徒1300人次,涉及18个临床专业。
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不断完善科研制度建设和创新激励机制,实施“伯乐工程”“攀升计划”“育苗工程”,充分调动科研积极性,提升科研水平。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3个(中药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中药临床药理实验室)、二级实验室1个(中药药剂实验室),辽宁省科研平台7个(辽宁省现代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药活性筛选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药临床验方系统评价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医肺病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临床中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临床中药工程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中医肺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沈阳市科技创新平台2个(沈阳市创新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沈阳市中医中药核心指标疗效评价重点实验室)和SPF级实验动物中心。伦理委员会通过CAP认证,临床药理实验室通过CNAS ISO17025实验室认可,检验科通过CNAS 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医院先后配备AB SCIEX 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 QTRAP质谱仪等100余台先进科研设备。医院连续获批“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承担科技部“十二五”“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等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发明专利17项,各级科技奖励47项。自主研发射干止咳胶囊、射干清咳片等中药新药。开发院内制剂6种剂型48个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五、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升智慧医院服务能力

医院信息化水平与服务支撑能力大幅跃升,持续推动智慧医院建设,实现医疗无纸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便捷化。医院以互联网诊疗平台为依托,打造患者线上、线下双通道就诊模式,开出“互联网+”科技中医新“良方”。百余名专家齐聚云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患者健康管理,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疫情防控期间,患者足不出户即可收到抗感合剂、川贝止咳合剂、养阴润肺合剂等院内制剂,享受到医院的中医药优质服务,免去挂号排队的困扰。
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

医院上下联动、实干担当,组建“辽宁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联合体”, 12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加入。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发展,帮扶医联体单位打造特色专科,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教学。医院作为辽宁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省内骨干师资进行集中培训,累计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千余人。派出师资200余人次为全省44个县(市、区)基层医务人员现场培训。彰显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夯实了辽宁省中医适宜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师中医药服务能力,切实提高了百姓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七、持续推进“一带一路”项目,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医院积极发展同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领域的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接待各国留学生、中医药学者研修、参观访问。医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自2001年起先后派出20余位专家赴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开展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应用中药和眼针、电针、整脊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泰国患者13万余人次,参与泰国中医专业本科生《针灸学》《中医内科学》等10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2018年医院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专项“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庄甲盛皇家大学)”,并连续四年获得滚动支持,总经费350万元。同时,医院获批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辽宁-泰国中医药合作基地”。2022年双方召开“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建设研讨会”,签署远程合作协议,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传统医学技术交流等多方面达成共识。医院将充分利用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平台,与泰方加强中医药深层次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八、精准务实开展援疆工作,造福广大边疆群众

近年来,在辽宁省卫健委和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医院党委主动担当作为,开展对口援疆,推进文化润疆,选派多名专家赴新疆开展医疗援助,奋力开创辽宁中医药援疆新局面。2021年10月,医院与塔城地区中医医院结成协作医院,同年11月,开展首例远程会诊。2022年7月,医院特聘首席专家、首届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教授等15名中医专家到新疆塔城地区和兵团第八师、第九师开展为期半个月的“中医药文化润疆·新疆行”活动。专家团队足迹遍布14家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经典查房带教30余次,适宜技术培训18次,义诊19次,培训医务人员300余人,服务群众千余人次。医院与沙湾市中医医院签订协作医院协议并挂牌,在沙湾市中医医院和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成立名中医工作室和白长川工作室,举行收徒拜师仪式,在塔城地区引发热烈反响。为了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接收10名塔城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医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研修学习,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
九、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医院担当

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在疫情防控、地震救治、对口帮扶等方面都展现了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中医二院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大爱篇章。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医院救治了14名震区伤员,高质、高效完成了抗震救灾的神圣使命。医院自2020年共派出13批次113人次医务人员驰援武汉、襄阳、上海等抗疫一线,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高质量完成沈阳市全民核酸检测、各类高层级会议和考试的医疗保障及疫苗接种工作,完成核酸采样130万人次。医院始终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医院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在建设综合性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的道路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和大学的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