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械购销背后的不正当交易网随着制度创新而逐渐瓦解,但盘固已久的隐秘利益链仍未安分。彻底肃清这些关系网中的勾连,是下一步的整治关键。
近日,福建省卫健委下发《关于深化“整治医务人员收受‘红包’问题,创建无‘红包’医院”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首批189家公立医院创建无“红包”医院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无“红包”医院创建工作,实现省内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00%覆盖,其他医疗机构(包括社会办医)参照要求,自愿开展。《通知》提到,无“红包”医院100%开展住院患者回访。加大“红包”线索收集,严肃案件查处通报,形成行业内“医务人员不想收、不敢收‘红包’、回扣”的高压态势,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在2021年开展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工作成效基础上,在省纪委监委指导下,省卫健委深化整治医务人员收受“红包”问题,开展第二批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在189家首批创建无“红包”医院基础上,2022年新增54家公立医院,共计有243家公立医院(名单见文末)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实现100%覆盖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不收受患方“红包”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不接受商业提成、不参与欺诈骗保、不实施过度诊疗、不违规接受捐赠、不泄露患者隐私、不牟利转介患者、不破坏就医公平、不收受企业回扣,纳入无“红包”医院创建提升内容。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通道,医疗机构应100%开展住院患者回访,将“是否收取红包”作为重点回访内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通过委托第三方开展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和收到日常投诉举报中获取“红包”线索,对涉及收受“红包”、回扣的医务人员严肃处理,严格落实处罚措施。医疗机构通过网络、公众号、院内电子屏等途径向门诊等候、预约诊疗、床位安排、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择期手术的患者充分告知医疗服务的价格、流程,增加医疗资源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排队等待时间,减少因医疗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红包”空间。
带金销售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但却悄然转向。从以往争销量到现在争进院权,让有很多权力寻租空间。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医生没有最终决定权,但是医生还是在某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个决策项目。对此,《通知》明确,建立完善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医疗行为、重点药品耗材等关键节点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红包”退回机制,形成具有可行性的“红包”、回扣主动上缴、线索反映、调查核实、处置上报等管理制度。以公立医院巡查工作为抓手,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无“红包”医院创建工作。把无“红包”医院创建评价融入医院绩效考核、医院评价等整体考核评价体系,细化各考核项目权重和评价标准;将医务人员收受“红包”问题与院领导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医院评价结果、医师定期考核、医德考评、医师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晋升薪级工资等挂钩;指导医疗机构把医德医风、廉洁自律、服务态度与无“红包”医院创建有机结合,制定奖罚分明的考评机制。针对可能存在商业提成、企业回扣、破坏就医公平的医学检查检验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保持高压态势,经查实收受“红包”、回扣的案件一律进行系统内通报;行为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或直接给予解职待聘、解聘处理;给予党纪、政纪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两票制、带量采购、支付方式改革等多番搅动下,医疗反腐和整治带金销售上演多空博弈。6月18日,新华社消息,国家高层在17日下午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会议指出,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要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会议中强调:要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统筹推进各领域反腐败斗争,让那些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直至不犯,让一些滋生的新问题难以蔓延,坚决把增量遏制住、把存量清除掉。要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有效防范化解腐败风险及关联性经济社会风险。在具体举措方面,会议指出:要从源头着手,完善管权治吏的体制机制,更加常态化、长效化地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要有效防止腐败滋长,把反腐败防线前移,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层层设防。要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加强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等新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及时发现、有效处理腐败问题的能力。2021年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提到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有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日前,中纪委发表《聚焦民生痛点,持续纠治医疗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一文。文章指出,医疗卫生领域专业性强,有些“关键少数”在医疗卫生领域深耕多年,既是行政领导又是权威专家,很容易形成“小圈子”、搞“一言堂”。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极易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医保资金管理等环节滋生腐败问题。窝案串案频发,是医疗领域腐败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医疗卫生系统各环节环环紧扣,一个问题可能牵扯多人多部门,查办案件往往“拔出萝卜带出泥”。2月11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未来将通过不断完善措施,特别是将供应、质量、信用等相关因素纳入集采规则,从体制机制上净化医药流通的生态环境,即根治带金销售,净化行业生态,从而激励企业通过规范竞争,促进流通行业的整治。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强调,集采覆盖领域扩面下,原来的集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去年拓展到了胰岛素、人工关节,今年准备在骨科脊柱类耗材进行集中带量采购。三大领域全覆盖,没有侥幸带金销售的生存空间。随着制度的完善和监督手段的革新,治理带金销售被推升至近年高点,与以往“打地鼠”式查办相比,可谓釜底抽薪式终结。